贵州酱酒集团参加中国消费名品全国行(贵州站)暨“赤水河谷中国酱香”区域品牌推广活动
11月18日,中国消费名品全国行(贵州站)暨“赤水河谷中国酱香”区域品牌推广活动在茅台国际大酒店举行,贵州酱酒集团党委委员、副总经理毛丽琴,集团副总经理韩杨代表集团出席活动,与政府领导、行业专家、企业同仁及媒体代表共同交流,共话酱香白酒传承创新,共推区域品牌高质量发展。
产区为基,品牌共生:扛起黔酒振兴国企担当
今年4月,“赤水河谷中国酱香”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首批“中国消费名品”名单,成为全国唯一上榜的酒类区域品牌。这份国家级认可,既是对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品质与文化的高度肯定,更为贵州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贵州酱酒集团企业名称承载“贵州酱酒”金字招牌,始终将企业发展融入区域品牌建设大局,坚持以产区共建为己任,通过严格的品质管控、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以及市场化的品牌运作,持续守护并提升“贵州酱酒”产区价值,积极协同产业伙伴凝聚发展合力,助力区域品牌从集群优势向全球竞争力提升,实现企业与产区同频共振、共生共荣。
文脉赓续,工艺传世:坚守千年酿造文明根脉
贵州酱酒集团的成长,深深植根于赤水河谷独特的自然风土与千年酿酒文明。这里的酿酒历史可溯至商周、兴于汉唐、盛于当代,跨越千年的技艺沉淀,最终凝练出“12987” 这一完整而严苛的酿造体系。
集团始终视传承为根基之本、文脉之源,制定并严格执行系统的《产品质量把控准则》,严格恪守“天地令、守艺令、选粮令、制曲令、取水令、勾调令”的“六令酒法”,以铁的品质律令贯穿酿造全程:依托产区独特环境,由大师共守工艺,精选优质高粱,顺应天时制曲,取含微量元素水源,陶坛贮存足年勾调,每一步都秉承古法,精益求精,致力酿就“酱香突出、空杯留香持久”的典型风格。这种对传统工艺的坚守,不仅是对地理标志的捍卫,更是对酿造文明的延续与品质承诺的践行。

价值创新,场景拓展:从“卖酒”到“卖生活方式”
在“新消费”背景下,本次活动聚焦平台与品牌合作、产品与场景创新、文化传播与线上线下融合等前沿话题,为行业探索年轻化、国际化、数字化发展新路径搭建了重要平台。
贵州酱酒集团正积极实现从“卖酒”向“卖生活方式”转变,构建融合文旅、文创、餐饮、跨境等多业态的消费生态。集团打造的“贵阳城市酒窖”项目,以“人生大事一坛酒”为核心理念,提供个性化封藏服务,覆盖婚庆、寿辰、企业庆典等多元场景,使封坛酒成为承载情感与记忆的重要载体。同时,集团已推出的“黄小西吃晚饭”小酒系列、“酿小匠”盲盒文创酒、“爱情容量”花溪文旅酒品等创新产品,通过线上线下联动,将酱酒与健康、艺术、收藏等高附加值生活场景深度绑定,赋予产品更丰富的情感价值与文化内涵,持续拓展“酱酒+”消费场景,让酱香文化以更时尚、更亲切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。
守正创新,全球布局: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
根植历史方能开创未来。贵州酱酒集团始终聚焦酱酒主业,以传承中华文明、坚定文化自信为己任,全力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在技艺传承与创新方面,集团既严格遵循古法工艺,又依托科技研发提升标准化水平,实现传统酿造与现代质量管理的深度融合,切实守护酱酒 “活态遗产” 的生命力;在区域品牌建设方面,集团积极参与 “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” 等品牌联动活动,主动融入产区整体形象建设,以国企标杆作用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,形成品牌聚合效应;在文化传播与市场拓展方面,集团以酒为媒,通过参与国际展会、开展文化交流项目、搭建数字化营销矩阵等方式,向世界讲述中国酱酒的岁月故事,推动中国白酒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。
“赤水河谷 中国酱香” 不仅是一个地理标志,更是一张承载工艺、文化与品质的产业金名片。集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进一步深化与区域内企业的协同合作,共同推动 “贵州酿造” 向 “贵州名品”“中国名品” 跨越,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历史经典产业高地注入新动能。未来,集团将持续坚守匠心、创新赋能,在品质提升、品牌升级、文化传播等方面久久为功,与行业同仁一道,让赤水河谷的酱香酒香飘全国、走向世界,让 “中国消费名品” 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。